亞聖先師孟老夫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原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敬老尊賢這一觀念就已是根深蒂固,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家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上一代生活的結晶,更扮演著經驗傳承的腳色。

 

    早在課堂一開始,講師便讓我們思考,假若有朝一日世上再不存在老人,世間將會變的是何模樣?此言一出便知其中必有深意,細細一想果不其然,若是生活中再無一老,除了文化間將要發生難以彌補之大斷層,生命中的智能、經驗再也無法傳承,這將會是人類社會上多麼大的損失阿。

 

    姑且不論對於結構已漸趨完整的社會所造成的衝擊,試想如要達成沒有老人的條件,自己豈非將在正值中年時期便暴病而亡,想想便覺心驚膽顫,由此可以充分地明白到,年長者,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對於我們社會的貢獻,是多麼重要的無可取代兼且又難以磨滅的一環。

 

    再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才算真正進入課程,我認為,讓我們描述或者畫出自己老了之後的畫像實在是非常厲害的一著,不僅需要去思索心中的老人應該是何模樣,也會想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衰老,到了那個時候,耳不聰目不明行動不便,那時的自己會希望別人怎麼樣的對待自己呢?爾後的課程內容雖然不外乎是要敬老尊賢這般耳熟能詳的論述,但正因為有了先前的了解和認識,反而更能體會其中的奧妙。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來到了下午的活動,除了在心靈上認同了老人家或許頑固或許不願輕易表達的心態,更要從肉體上身體力行,更加真切地明白,到底什麼是老了?藉由簡單的道具,手無力、失聰、駝背等等現象一一在參加者身上呈現,雖只是一小段路,卻已使大家累得人仰馬翻,殊不知年長者所承受的時間和強度是怎麼樣的倍增,心有戚戚焉。

 

    再回到一開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般都解釋為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或許在此能有新的見解,在自己參加了一整天的工作坊後,用自己老了想要受到的待遇,而去服侍其他的年長者,而這不正巧是同理心的真諦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