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吳老師講了很多「對付」小孩的方法。我們聽來會覺得是半哄半騙的拐小孩,但實際上妙用無窮。不禁讓人回想:「我們以前小學也都這樣嗎?」這樣的省思經驗還挺特別,也有點無奈的好笑。

  以前小學到了高年級,逐漸會覺得加分很無聊,但以前怎麼就不會?我小時候曾有過這樣的疑惑。以前回答問題不一定是小組制度,我也不曾深刻了解到,回答問題會被討厭,因此無心的循規蹈矩也會是過錯。

  另外老師還提到了「擒賊先擒王」的概念。這其實大家都懂得,但我有時候會想:如果孩子王已經倍受孩子擁戴,又連大哥哥大姊姊也都去巴結他,這樣的勢力分布是不是太不平衡?當然為了營隊目的,我們也許必須如此。但這樣的結構下,我會類比到社會上的情況,是不是那些勾心鬥角都源於這樣的應對形式?而如果小孩城府很深,就像社會上老練的成人。懂得利用大哥哥大姊姊的這種處理方式,那是不是就能夠經過複雜的斡旋而產生所謂高層,所謂得利者?事實上似乎想太遠了,畢竟我們與小孩間也不會有太多利益可以榨取。只是聽過這段課程,不禁如此聯想。

  另外我會想到,如果有小孩原本就受到團體的排斥,那又該怎麼辦?孩子王大約不會有幫助隊輔處理的作用,而這種情況會導致活動中小孩的孤立、尷尬,然而是因為受排擠的人不配合嗎?被排擠的人錯了嗎?一定是因為有不好的地方才被排擠嗎?「不合群」的苛責批判是對的嗎?但這就像卷末的許多問題討論一樣,我也都找不到解答。

  這次的工作坊讓我學了不少,想了很多,更有了一些不同的認知,以及更多不得解的疑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